现在时间:

返回主站



创新文化

山东:非遗人,你最美

发布日期:2018-12-06 16:04:45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

今年5月,山东启动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寻找“最美非遗人”。近日,评选结果公布,全省非遗界的60位工作者入选。他们中既有常年在基层传承非遗的老艺人,也有借助民俗手艺带动乡亲致富的企业负责人,还有多年来任劳任怨的非遗保护机构工作人员。虽然岗位不同,但他们都凭借自己的坚守与努力,为齐鲁大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了积极力量。

推广普及

让非遗“刷出存在感”

如今在济南的很多中小学校园,李娟成了“红人”。作为济南皮影戏的第五代传承人,李娟近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皮影戏进校园”工作上。她说,作为一门颇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皮影戏只有主动走进校园,主动接触孩子,传承下去才有希望。为此,李娟编写了小学生济南皮影戏教材,并在10年间教会了超过3000名学生独立制作、表演皮影戏。

绵延千年的齐鲁文化,孕育了数以千计的非遗项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知名度不高、社会关注度不足。为此,山东的部分非遗传承人主动行动起来,走出“自家小作坊”,迈向“社会大舞台”。

德州市德城区建志剪纸艺术制作中心总经理张建志,是当地知名的剪纸传承人。为让更多人了解剪纸的魅力,张建志于2016年在德州市成立了鲁西北首家DIY剪纸体验馆。体验馆内不仅有纸张、剪刀供观众随时免费体验剪纸,还会定期举办“剪纸智力开发手工体验”等课程。张建志说:“两年来,已有数万名观众走进体验馆来参与活动。剪纸要发挥‘入门门槛低’的优势,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是柳子戏《孙安动本》中第一代“孙安”的扮演者。1992年退休至今,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黄遵宪,将全部精力转移到了柳子戏的教学与传承上。现在,已86岁高龄的他仍在研究柳子戏的行腔与韵味,并时常溜达着去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剧场,与年轻演员交流。

带动就业

为乡村振兴添柴加火

乡村是非遗资源最集中的区域。祖辈传承数代的民俗手艺,能给老百姓当下的生活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今在齐鲁大地正愈发清晰。近几年,山东涌现出一批乡村非遗致富带头人。他们起初是出于热爱来传承一门手艺,后来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以往自家糊口的营生发展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金山银山”。

“80后”农家姑娘、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便是例子。卞成飞出生在沂蒙山区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那里的妇女都有做针线活的好手艺。从小跟着祖母、母亲生活的卞成飞,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诸多手绣针法技巧。

精巧别致的香荷包、憨态可掬的老虎鞋、五彩斑斓的绣球……2005年起,卞成飞开始思考,要让这些具有浓郁农家特色的手绣工艺品走出山村。她在床头放了笔和纸,一想到新图案便马上画下来。经过市场考察,她将纯天然中草药作为香荷包的填充物。几年下来,卞成飞的香荷包等手绣工艺品销量越来越高。从2014年创立自己的公司至今,卞成飞已带动当地300多名妇女就业,公司也被临沂市政府和市妇联评为“沂蒙大姐灵活就业基地”。

在青岛市即墨区有一处非遗主题园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这是山东首家民办的非遗博览园。成立5年来,该博览园在展陈胶东地区非遗项目的同时,还逐步探索对非遗进行文创开发的路径。

博览园创始人孟宪良告诉记者,他从学习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入手,后来创办刺绣企业,吸引了20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在传承即墨花边技艺的过程中,他意识到非遗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博览园由此而来。如今,博览园内有多家非遗作坊,并设立了文创开发工作室,今后有望吸纳更多周边村民就业。

寄托乡愁

助力弘扬传统文化

在山东今年评选的60位“最美非遗人”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多在文化馆或非遗保护机构工作,尽管自己不是传承人,但干非遗工作的劲头却很足。他们就是被传承人亲切称为“护航员”的文化馆或非遗保护机构业务干部。

从2005年进入聊城市茌平县文化馆工作至今,李兴栋已跟非遗打了13年交道。13年来,他走遍茌平县的村庄与社区,寻访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并与传承人交流谈心。“我们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让非遗工作者感觉有了‘靠山’。”李兴栋说,近年来他经常走进乡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民众了解这些遗产的价值所在,在乡村唤起保护非遗的意识。

滨州市文化馆的顾红红是一名非遗“新兵”。2010年开始接触滨州非遗保护工作以来,顾红红与同事一起策划推出了“匠心巧手传习坊”和“滨州非遗传习坊”两个品牌,让当地民众通过了解非遗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在她看来,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非遗越来越重视。“非遗不是单纯的一项技艺,而是寄托民众乡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她说。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调研员蒋士秋介绍,活跃在城乡基层的“最美非遗人”,是山东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毛细血管”。得益于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得益于他们对非遗的热爱,很多非遗项目近年来走进了千家万户。他表示,下一个山东省“非遗月”期间,相关部门将对这60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山东将继续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加大对非遗领域基层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最美非遗人”点赞。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领导关怀 更多 责任分工

新闻动态 中心要闻 党建文化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科研创新 科研概况 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

公益服务 数据灾备平台 信息化服务

人才队伍 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导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scsc.cn,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计算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15575号
技术支持: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