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返回主站



创新文化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吗?

发布日期:2019-04-03 11:58:25信息来源:互联网

 

清明节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提起清明,就要先说说寒食节和介子推的传说。

春秋时期,重耳(晋文公)为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国外,路上饥饿难耐,又找不到吃的,随臣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做了一碗肉汤,后来晋文公做了国君,封赏群臣,去唯独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鹅,等找到的时候,介子推已经死了,装殓时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不知不觉,到了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唐朝,寒食节也走到了“节”生巅峰,一个显著标注就是,它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并且有了专属自己的“小长假”,并且不断地加长,从3天一直扩展到7天,并且收编了小弟-24节气之一“清明”。

要说研究古人清明节怎么过?最靠谱最可信的肯定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了!它记录了宋代清明长假和宋人的出行方式。在这个时代,寒食节+清明节还是7天长假的黄金组合,此时,寒食节已经开始式微了。在明清两代,清明节迎来了“节”生的小低谷,那就是从“国”字号假期里被踢了出来,不过虽然不放假,但古人们依然坚持外出扫墓和踏青。

1935年,民国政府确定4月5日为清明节。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在漫长的时光洪流中,关于清明节怎么过?

在人们共同的智慧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清明节的习俗众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扫墓祭祖,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铲除杂草,放上贡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烧纸钱,献上鲜花,告慰先人。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领导关怀 更多 责任分工

新闻动态 中心要闻 党建文化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科研创新 科研概况 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

公益服务 数据灾备平台 信息化服务

人才队伍 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导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scsc.cn,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计算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15575号
技术支持: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