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返回主站



法律中心

法官总结8大典型骗局:馅饼背后可能是陷阱

发布日期:2018-12-06 17:12:50信息来源:中国法律政策网

酒店门缝无孔不入的情色小卡片、地铁马路上神色鬼祟的路人迎面向你兜售手机、闲鱼转转上随处可见的打折购物卡、只有老年人能遇到的免费清洗抽油烟机。。。。。。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这些骗局出现在全国各地,一定有那么一瞬间,你和它们擦肩而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凭借多年的案件审理经验,为大家解析8个“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案例,并奉上简单实用的防骗小贴士,快来学习吧!

一、“包小姐”“附近的人”“摇一摇”中的情色骗局

出差时宾馆房间的门缝里、下班回家防盗门的门把手、步行道、电线杆,带着漂亮女孩暴露照片和电话的小卡片大家一定都见过,有时甚至以“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的形式改头换面出现。但是小心,情色邀约背后,可能不是香艳的夜晚,而是凶残的骗局。

案例一:李某和赵某是KTV的经理和领班,二人指使他人用微信、陌陌、QQ等聊天软件找到附近的人,冒充卖淫女假意提供性服务,并把客人约到KTV,由假冒卖淫女向客人提供高价酒水。客人结算酒水及性服务费用后,“小姐”以公安检查严、自己不便出去开房为由支走客人,如客人拒绝结账则安排多人造势、不交钱不让走、语言及暴力威胁等方式吓唬。两人以此方式作案三起,共索要9280元。后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1年,罚金3000元。

案例二:李某(女)通过微信聊天认识被害人陈某(男),二人在酒店自愿发生性关系,后李某持粘有精液的卫生纸和内裤,以强奸报警相威胁向陈某索要共计4万元。法院审理中李某将4万元退赔陈某,后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个月,罚金5000元。

二、地铁站里卖手机:贪心的代价

每天早晚高峰,大望路站、东单站、平安里站、牡丹园地铁排队的站台上,你是否遇到过有人形色鬼祟的问你“要手机么?”此时如果有人图低价、以收赃的心态询价,就已经掉入了一个调包迷局。

案例三:周某用iphone 6等真手机以低价引诱被害人购买手机,确定交易意向并收钱后,周某趁地铁将要进站时将已经调包的手机模型交给被害人,并以“现在别试手机、回家再试”“先取钱、交了钱手机给你”或要删除通讯录、将手机关机等方式阻止被害人查验手机,而后趁人多时离开。通过以上手段,周某骗取5人交易款共计7000元。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

三、谁在网上出售打折购物卡?

在商场门口、超市入口、收银台似乎总能遇到兜售各式折扣购物卡的情况,淘宝、转转、咸鱼等购物平台上亦有闪现。你是否动心过、好奇过卡的来源和真假?如果打算购买,千万留心,一种名为复制卡的购物卡骗局正在悄悄逼近。

案例四:李某将自己购买的家乐福购物卡复制,并由王某将真卡以九五折出售。收到钱后,王某通知已等候在超市的李某迅速用复制卡将卡内余额消费。通过以上手段,两人诈骗3.4万余元。后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11个月,罚金1万元。

四、熟悉的陌生人:真假快递员

当有快递员电话通知你取件时,你能准确记起自己购买的货物信息么?当快递员说公司进行服务测评,需要你接听电话并出借手机时,你会做何反应。快递员作为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真假之间骗局暗生。

案例五:李某等三人通过互联网收买他人银行账户信息,而后冒充快递员送快递骗取被害人信任,并冒充快递公司致电被害人要求快递员接电话,后趁接打电话之机窃取手机内SIM卡或获取转账短信验证码,并通过手机银行将银行卡内余额转出,共骗取四被害人共计27万余元。后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5年,罚金5万元。

五、友情的代价:高回报的投资

暴富神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炒房、比特币、买矿;P2P、私募、众筹,一系列的新名词似乎对上了年纪的人格外不友好。作为口口相传的“靠谱”投资,从各种宝宝4%的年收益率,到隔壁老王推荐的50%回报率,究竟哪个是安全的?

案例六:任某伙同他人,以投资孙庆军教授(已死亡)推广的“中大网农”项目为由,向杜某等人许以高额利润(100%年化)回报,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骗取12个被害人共18万元人民币。现涉案款项均未返还。后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金5万元。

案例七:罗某以销售金花茶为由,以高额回报(50%年化)为诱饵,陆续向刘某等11人变相吸收存款共计人民币230万元。案发前,罗某以工资等名义返还刘某人民币3万元,返还田某人民币11.4万元,剩余款项未退赔。后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罚金10万元。

六、处处皆有人,谁是那个人

“我有人”“我认识人”,在一些为难的、糟糕的场景里,我们似乎总能听到这句话。“听到”构成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关系,关系能解决一切问题。而真相是,关系背后隐藏的并不是贪腐,可能是骗局。

案例八:刘某谎称认识经侦总队领导、能够为李某等人办理撤销网上通缉、取保候审等,先后骗取办事费用共计310万元。后经被害人报案被抓获,涉案赃款均未退赔。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罚金30万元。

案例九:李某谎称认识部队领导,以代办京A8开头的汽车牌照为由骗取被害人张某113.5万元,并将涉案钱款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涉案钱款未退赔。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5万元。

七、老年人才能遇到的免费清洗抽油烟机

更换抽油烟机骗局堪称近年来的曝光率与发案率双高的“经典”骗局,甚至衍生出了1.0、2.0等不同版本,遍及大江南北。该骗局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只针对老年人实施。

案例十:李某冒充老板牌油烟机炉灶售后工作人员,虚构被害人家中的旧抽油烟机及灶台有问题需要整体以旧换新的事实,用假冒的老板牌油烟机及灶台以次充好,诈骗四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9万元。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罚金5000元。

八、天价保健品迷局

几乎每个大家庭里,都有一个热衷于购买保健食品的老人。无批准文号、天价、无微不至的导购构成这一现象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很多人用空巢老人缺乏关怀来解释这一问题,然而很多销售案件背后,隐藏的是实打实的骗局。

案例十一:张某等人采用发放宣传单、送小礼品、免费检测等方式,将老年人诓骗至指定地点参加健康知识讲座。期间,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检测,并冒充医学专家对检测结果进行虚假解读并虚构或者夸大病情,以服用药品能够彻底治疗为由,诱骗被害人以高价购买保健食品,合计金额达19万余元。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5个月,罚金4000元。

法官防骗小贴士

骗术一道,有始无终,无法杜绝。有语言的地方,就有谎言;而有人的地方,就有骗局。

然而所有骗局,都指向一个终极目的:钱。所以一切骗局,必定有迹可循。

Tip 1:事若反常必为妖。

不合常理的事、小概率事件,不要先窃喜,要先警醒,有时候信概率比信运气可靠的多。

Tip 2:骗术筑基于欲望,不筑基于智商。

你在盯着骗子许诺的额外得利时,骗子在盯着你的本金。

这是一切骗局的根本结构,所谓不贪心就不被骗。此外,类似意图“捞人”、“放高利贷”的行为,当你寻求不被法律允许的收益时,亦不被法律保护。

Tip 3:不存在在所有时间能够欺骗所有人的骗局。

骗术的基本技能是构造紧急状态,如时间紧迫、名额有限等,用以限制认知资源,使人“头脑一热”。

打破这种认知限制的方法也很简单:急事缓办。多问问亲戚朋友,晚一段时间支付钱款,可以避免大多数骗局。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领导关怀 更多 责任分工

新闻动态 中心要闻 党建文化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科研创新 科研概况 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

公益服务 数据灾备平台 信息化服务

人才队伍 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导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scsc.cn,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计算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15575号
技术支持: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